星期五, 9月 01, 2006

漂鳥計劃

8月29日,開完一個早上的會,回到辦公室後,赫然看到桌上的紙條,寫著東森新聞的記者找我訪問,並註明是社心系邱天助主任的推薦。

看到記者要找我,其實都會提心吊膽,生怕又要報導負面消息。為了慎重起見,回覆前,我先打了個電話給邱主任,了解這個記者為了何事要找我。

邱主任一說,我終於了解,最近有一些都市人辭職回到農村,加上農委會體切到農村的危機,為了提升農業,推出了「漂鳥計劃」,鼓勵中壯及年輕人從事農藝活動。這種現象吸引記者想進一步探討,邱主任大約是看過我在台灣立報寫過的短文,認為我適合接受訪問,因此向這位記者推薦我上場。

我向這位記者解釋,我還沒有嚴重到返鄉的情況,可能不是恰當的被訪對象。不過,她向我解釋,她會另找真正歸田的農民訪問,只是要我以學者的角度談一談,這種現象為何會發生。

為了更深入了解,我上網查詢漂鳥計劃的相關資訊。資料果然不少,也才知漂鳥運動是19世紀末,德國青年以候鳥為師,歷練自己在自然中生活能力的另類教學理念。農委會有鑑於台灣青年對於生活及社會之參與度不足,只知留連網路遊戲及追求物質的享受,才推動「台灣漂鳥運動」,提供青年,在學校教育體制之外,以漂鳥方式到農漁村,及山林體驗農藝之機會。主要還在於,透過親身歷練的生活方式,創造青年人的另一類心靈故鄉。

怪就怪在,前述的目標還算崇高,但接著就圖窮匕見,主要的目的還是期望,「讓農業及農村成為都市青年這群漂鳥們的駐足點及最後歸宿,積極改善我國農業人力老化、勞力不足之問題」。偉哉!農委會的烏托邦計劃!

漂鳥計畫開辦後,依照報導似乎很成功,但因為漂鳥運動只限於35歲以下青年才可以參加,於是農委會接續推出「園丁計畫」,讓35歲以上之國民,也可報名參加訓練,包括農業政策、產業概況與發展潛力、栽培技術、實地參觀、成功農民經驗分享等課程內容。

表面成功熱鬧的計劃,卻有民眾上農委會的網站吐槽,如7月5日署名朱先生的留言就指稱「漂鳥計劃又是口號」,只有農會特權人士才有機會辦理。更露骨的批評則直指這是另一種夏令營,這些熱鬧的「漂鳥運動」及「園丁計劃」其實只是為都市人辦的活動。留言中指出很多農家子弟出走農村,問題在於從農收入實在太差.因此建議「政府提供優惠貸款、技術輔導等計畫才是重要」。

看來,這又是一項被錯誤期待的政策。真正喜歡歸田的年輕人,在政府推出漂鳥計劃之前,早已深耕許久。不想賦農的都市人,政府的政策再怎麼優厚,恐怕也很難打動他們的心。

令人最無法認同的卻是,要救台灣的農業,舉辦這樣的漂鳥及園丁計劃,又能幫助多少?農村收入問題不圖根本改善,推出這種作秀式的政策,又能持續多久?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是都市人, 我覺得我很需要這樣的計劃啊, 本來就是農家子弟的人, 有小時候的經驗, 有家鄉父老可以問, 漂鳥和園丁計劃聽起來就是農業幼幼班, 不適合有經驗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