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26, 2003

行百里半九十

過年回老家7天,我爬了5天的山。

老家就在雲林縣古坑鄉,大部份是山區,像有名的草嶺風景區就在古坑鄉內。但老家令我想回去的,除了尋找小時候的回憶以外,就是攀爬雲林縣最高的山──大尖山。

大尖山海拔1,304公尺,不是很高,但它卻是一等三角點。喜歡爬山的人都知道,一等三角點通常都在3千公尺的高山,因為周遭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展望良好。1千公尺高的大尖山之列名一等三角點,主要是因為它就矗立在嘉南大平原邊,一無遮擋,是設置衛星控制站最好的地方。我常在爬大尖山的半途回望西部大平原,先由劍湖山世界定位,然後由右找尋古坑,及老家水碓,再往右則是斗六。如果向左望,梅山及嘉義歷歷在望。往前直看,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麥寮的六輕大煙囪。

以前爬大尖山,必須從斗六或斗南搭台西客運到華山,走到登山口,然後先上二尖山,再攀大尖山,回程時先走到嘉義的龍眼林,再從龍眼林走路繞回隸屬雲林縣的桂林村,搭車下山,一趟下來就是一整天。幾年前,鄉公所在蜈蜞坪開了一條登山小徑,直攻大尖山。腳程快的人,40分到50分就可以到山頂,30分鐘衝下山,非常方便。我從這條小徑不知攀爬過幾次大尖山,從春天爬到夏天到冬天,從孟宗竹林冒冬筍到變成春筍的景觀都經歷過。

幾年前921大地震,不只震垮了這條登山小徑,連二尖山步道也斷掉了。因此,有一段時間,我回南部無法攻頂,每次只能爬到1千公尺左右,然後望山興嘆!大約去年,有登山客從垮掉的山徑中,開出了一條可用繩子攀上的小路,長約百公尺。去年某次一時衝動,我帶著侄兒俊役衝過這1百公尺的試練,再往上其實都如舊觀,順著一層一層石階往上,終於圓了我的登山夢。

今年過年,我與侄兒又帶著嘗試的心,試攀斷路已久的二尖山。沒想到鄉公所已經將步道多半恢復,剩下近百公尺尚未鋪上石板的山徑,小心一點攀上已沒有問題,我終於在睽違十幾年後,重返思戀已久的二尖山。當天侄兒因為體力不夠,我們攻上二尖山頂後就折返。第2天我自己不甘心,因此又獨力上山,由二尖再闖大尖,然後由蜈蜞坪下山。初五因為擔心北返高速公路會塞車,決定多停留1天,於是約著侄兒從華山走到蜈蜞坪,然後攀上大尖山,縱走二尖山,再從二尖山走下華山,這一趟下來將近4個小時。

其實,會這麼想重回二尖山,我在找尋以前的一段記憶。第1次爬大尖山,是高中同學郭淵興帶我上山的。那一天,爬到離二尖山頂約15分鐘路程之際,體力已呈虛脫狀態,正在思考要不要回頭的時候,赫然看到路旁一塊大石上面寫著:「行百里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九十里才是一半。換句話說,後面的十里才是最艱難的,也是最需要突破的。這一句話如醍醐灌頂,讓我強忍酸痛的腳丫子,奮力攻上山,首次嚐到腳踩山頂的滿足感。

可是,舊有的山路還在,記憶中的石碑卻已然不見。3次通過記憶中的那一段山路,就是遍尋不著「行百里半九十」的蹤影。但是,它那暮鼓晨鐘的深沉內涵,卻已刻劃並沉澱在我的長期記憶中。

我並非聰穎之輩,但最後能超越小時成績比我優越的同學,出國留學並拿到博士,這句話一定有著深深的影響。這句話更變成我往後勉勵學生的話:已經撐了90%,最困難的通常是最後的10%,再撐一下,目標就在前面。

星期三, 2月 19, 2003

為圖書館收集史料及全集,是我當館長最大的成就感

通識教育中心去年9月才到校任教的溫洽溢老師,最近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

有一天,他陪著我從景美堤外便道走回公館,沿路上我們聊了一些事情。途中,他突然提起在研究太平天國,而且想不到在世新大學圖書館竟然有完整的太平天國史料,他覺得非常非常驚訝:小小的世新,竟然收藏這麼一套好東西。我坦白跟他講,那是我幫世新大學圖書館收藏的。他從袋子裡拿出一本厚厚的精裝書,說是不是這一套。我一看,說應該是紙本黃色封面,他得意地說,那一套已被他整套搬回家了。我告訴他,這套書原來是由萬卷樓自大陸進口,躺在書架上一段時間,因為太貴,有一位老師,很想買但又買不下;最後萬卷樓的梁總經理問我要不要為世新大學圖書館收藏,我一口答應下來,而且慷慨地邀約那位原來想訂購的老師,歡迎他隨時到世新大學圖書館翻閱。因為世新大學圖書館不檢查證件,他可以隨時進圖書館使用,只要是圖書館開放的時段。

其實,當了4年圖書館館長,我為世新收了不少大部頭的書刊,例如四庫未收書、禁燬書目,以及民國初年的大公報等。而大陸為近代文史及思想人物出版的全集,只要看到,我一定幫圖書館至少留一套,例如丁玲、郭沫若、馮友蘭、毛澤東、許地山、熊十力、楊守敬、陳寅恪、冰心、朱光潛、朱自清、老舍、李大釗、茅盾、郁達夫、馬寅初、梁漱溟、梅蘭芳、聞一多、鄭振鐸等等都已有全集的收藏。

西方文史及思想家的集子,我也一定為圖書館收集,如亞理斯多德全集、佛洛依德全集、王爾德全集、加謬全集、卡夫卡全集、果戈理全集、契訶夫全集、索爾貝婁全集、雪萊全集、普希金全集、愛因斯坦全集、巴赫金全集、胡塞爾選集、海德格選集、舍勒選集、蒂里希選集等等。

作為一個研究者,我知道要深入了解一個文學家或思想家,必須有完整的資料才有可能。大陸最近在這方面下的苦功就比台灣深,已陸續整理出不少近代史料及重要文史及思想人物的作品集。這些書,個人不一定買得起,但圖書館卻是非收不可,這本來就是圖書館應該承擔的功能。

因為進入收集大陸圖書的歷史不久,有一套很重要的書沒有為圖書館買到,是我目前一直引以為憾的,那就是馬克斯、恩格斯全集。這套書,在1960年代,大陸曾出過全套數十巨冊的舊版,是由俄文翻譯的全集,我一直要求這些書商為圖書館收集,可惜就是買不齊。但最近大陸已經重新由德文原版重譯,可惜是單本單本跳號出版,冊冊不連續,一不小心,可能又會漏掉幾冊。我現在只好隨時盯著書商,只要有任一冊出現,一定先下手為強。而有感於這套書的重要性,2年前,已為圖書館買了一套英文版的全集,瞭以告慰。

事實上,進口書商,有時巴不得圖書館什麼書都買,但限於空間,有時不得不割愛。以世新大學圖書館而例,6層樓的建築,扣掉行政空間,讀者的閱覽席位,能藏書的空間有其限制,因此只能精挑細選。更何況,圖書館以支援系所為第一優先,收書當以現有系所的研究及教學需求為主要考慮,不像國立大學,如果系所多元,收書的範圍自然無所限制。

但說實在地,如果空間、經費及人力足夠,我還真希望世新大學圖書館能收齊更完整的書刊。畢竟,現在的研究常常都是跨學科的,有時從別人的參考文獻中看到一篇好論文及好書,卻又拿不到的那種懊惱心情,是非常令人鬱卒的。

星期三, 2月 12, 2003

大陸圖書販售幾多家,家家各有特色 五花八門說書店

台大附近販售大陸圖書的書店好幾家,每一個經營者各有特色。

明目書社的賴老闆最具個性,他彷彿不是在賣書,而是在交朋友。每週四明目書社開箱的日子,一向是買書者的大事,人聲鼎沸的盛況,刊稱書店之最。最近大概競爭者眾,買書的人各有來源,因此週四的拆書大會已不如往日。明目老闆也只有週四才會自台中北上,他來時,偶而會帶上海鮮,就在溫州街64號樓下煮湯,以嚮顧客。

書店外面粗陋的桌子及椅子,常常是老顧客週四聚會及聊天的地方,老闆通常會以泥盆小火爐燒起木炭,煮一壺開水泡茶給大家喝。週四來來往往的人不少,有些更是各有來頭,如校長、副刊主編、作家、電視頻道總經理、電視節目主持人、出版社老版、教授等。但中午的午餐會議卻是幾個熟客的活動,賴老闆會跟著大家到附近餐聽吃個便飯聊聊天,小菜的錢一向是他承擔。

以前常去的是汕頭麵店,我最喜歡吃它一碗大碗的清燙牛肉麵。另外一家我們常光顧的餐廳則是溫州公園旁的水餃店,7、8個人叫個近百個水餃,兩碗豆腐湯及酸辣湯,加上幾顆大蒜,就會讓我們情緒激動,大肆批評時政。賴老闆是硬頸漢子,前一陣子新聞局查扣大陸書時,賴老闆就想讓這些書壓在海關,然後聲請釋憲,看看台灣思想自由的尺度到底在哪裡。

打油詩,讚!不分類,嘆!

明目老闆有一些習慣,讓顧客一則讚賞,一則莫可奈何。讓顧客讚賞的是,他會寫一些打油詩自我消遣及批評時政,只要看看門內及門外,他親筆寫就的條子就可了解。近日最新的一副對聯是「哀售書如銷車油,樂調價以謝主顧」,賴老闆一定感於競爭激烈,客源減少,所以將原7倍的價格調降為6倍,但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而令顧客受不了的則是店?的書不分類,有的在架上,有的在地上,買書的人常常找得昏頭轉向,茫無頭緒。我當圖書館館長,深知大陸有所謂圖書預行編目,只要翻到版權頁就找得到,其中有每本書的分類號,如果按這些分類體系排書,顧客找書應該不難。但賴老版自有他的經營邏輯,他認為愛書的人就必須自己找書,如果真想買書,讀者會有尋寶的樂趣。因此,他就是不妥協,害我這個講究系統分類的館長不得不氣結。

萬卷樓講商機,漢國策府愛大部頭

萬卷樓的梁經理,比較強調以生意的眼光看待哪些書比較容易賣,因此充滿競爭精神。書好不好,他並不了解。因此,我到萬卷樓挑書時,他常常會繞著我說,這一本要不要,這一套要不要。我有時就會頂回去,說他推薦的書早就挑過了。可見他有時因為對書不了解,書是否來過,我們這些客戶都比他清楚。

漢國策府是另一家躲在巷子的書店,進的書以中國文學比較多。老闆是中文系出身,來自馬來西亞,因為不是台灣本地人,不大願意招惹注意,所以行事非常低調。另外,他因本身喜歡書法,因此隨著自己的興趣,進了不少法帖及畫冊,但這些書多半到最後都是老闆自己在欣賞。漢國冊府另一特色是喜歡進口大部頭的書,如四庫未收書等。這些大套書,私人一般買不起,到最後都只能賣給圖書館。這個店由兄弟二人經營,但老大娶到四川姑娘,因此必須常到大陸報到,台灣的店面都是他的弟弟在看守。

結構群最神速,問津堂書好價佳

結構群則是這些進口大陸書店中,規模最小的一家。躲在台大誠品旁邊的小巷子內,空間實在很小,但卻是進書最快的書店。廖老闆娘是一個很有經營敏感度的人,她在大陸找了一個高手幫書店挑書,而且又以郵寄方式進來,因此總是最先引進新出版的大陸書。但因為書價算的倍數較高,我們有時都只是到結構群去看看有何新書,然候再等別家進書才買。結構群早期以翻印大陸書起家,現在則改以進口取代,尤其法律方面的書,數它最齊全。

問津堂是後起之秀,它的崛起必須感激陸委會及新聞局的禁書政策,在去年鬧得滿城風雨,而讓問津堂一直上報,反而大出知名度。王總經理應該是這次的最大受益者,他剛開始也不是挺懂哪些書該不該進,但不懼請教幾個買書老手後,最近就比較能掌握學者搶買的書種。

王總經理經營下的問津堂,算是目前進口大陸書的書店中,最氣派的一家。空間較大,氣氛不差,它已是附近人氣最旺的大陸書書店。如果持有貴賓卡的讀者,買書只要大陸書價乘4.5倍,這是前此所有大陸書店中最便宜的價格。但這種優勢已被關門後重開的泰安書店打破,泰安現在打出的價格是3.8倍,但缺點是書種較少,而且易老闆會耍小手段,把一些舊書的原價塗掉,改成台幣的價格,讓我避而遠之。

鄰近台大及師大賣大陸圖書的尚有新化書店、大路書屋、聖寰圖書,及另一家躲在台電大樓對面地下室的新開無名書店,但因為對老闆不熟,所以無法多所著墨,等待有興趣的讀者自行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