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27, 2006

行家技藝

上週六,約了工人到淡水的房子,一方面請工人修理水龍頭,一方面請他們為防漏的工程估個價。

工人到了山上,首先問水龍頭到底有何問題?我告訴他,水流很小,我找不出問題,以前請人修過,一直沒有解決。

工人看了看,隨手用板手轉開水龍頭前端的濾嘴,再打開水龍頭,水流竟然嘩嘩然,一切正常。這一下,我才知道,十幾年來水龍頭的問題,竟然是鐵鏽堵住了濾嘴,水量因而變小。我自己修過洗澡的淋蓬頭,知道這種狀況,但碰到水龍頭,偏偏就是無法舉一反三,找到問題,對症下藥。

送走了工人,我的思緒不斷,一直回憶著這幾年,碰到的不少行家,這些高手的能力,令我不得不自嘆,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幾年前,車子的冷氣失靈,我將車子開到保養廠。年輕的技工看了一看,跑來告訴我,壓縮機有問題,必須換掉。我想一想,以不相信的口吻告訴他,車子沒買多久,壓縮機就壞了,為免太不可思議了吧!

這個年輕的技工,看我一副無法被說服的樣子,只能找資深的班長解決。於是,我也跟著班長到修車間,只見班長拿起一隻鐵鎚,對著吊得高高的車子,在壓縮機旁用力地敲了幾下,然後試了一試,告訴我沒有問題了。

班長告訴我,只是壓縮機與另一個零件的間隙過寬,敲一敲調整一下就好了。他這一敲,此後,我的壓縮機用了近10年,一直都沒有換過。

這個班長的功夫,我在課堂上不斷地當例子,拿出來告訴學生。這種從經驗磨練而來的默會知識,很難以文字記錄下來,只能透過做中學,才能學到。

這樣的例子,在醫生行業裡,也屢見不鮮。師大路一家著名的皮膚科醫師,就是個例子。單看每天掛號及排隊的人群,在師大路蜿蜒,就知道他定有不一樣的能耐,才能吸引那麼多求診的病人。

我在台大也碰到這樣的醫生。我的心律不整,多次體檢,不少醫生掛著聽診器,就是聽不出來。有時,還要我告訴他們,這些醫生才記錄下來。但幾年前,我到台大醫院做二天一夜的全身健檢時,就碰到一位高手。

這位台大的年輕醫師,一聽我的胸部,就告訴我,我有心律不整,要我找他進一步檢查。這接下來幾年,他在我身上做了不少的檢查,包括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跑步心電圖、及核醫檢查等等。最近,我的心律不整終於被他控制下來,再也不會自覺心臟的跳動。心臟能被乖乖掌控的感覺真好,上個月回診時,他要我開始用力運動,看看是不是已恢復正常。

另一個行家則是在和平醫院遇到的。這已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因為要出國留學,就去找皮膚科看看我胸前一顆異樣的黑痔。當天,我就如此因緣際會地,碰上了林瑞宜醫師。林醫師一看,要求我馬上作切片,讓他確定是不是他懷疑的東西。

接下來的那一個暑假,從被診斷得到黑色素瘤,然後開刀、住院,此後的幾年我歷經生死掙扎。但一方面也感激碰到林醫師,將我從鬼門關拉回來,因為再慢一點發現,癌細胞就要深入血管,蔓延全身了。

我常開玩笑說他是拿放大鏡看病的醫生,但有時不得不佩服他的的診治精神:他是帶著研究態度進行治療的醫生,看一個病人總要花很長的時間。週前我到和平醫院回診,開玩笑問他,以他這種看病的速度,要看到幾點?他告訴我,常常都是看到下午一點半左右。

這些行家,讓我看到他們從專心及投入的精神中,歷練出高人一等的技術。而像這樣的行家,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不乏其人,只要小心留意,總是會碰到一、兩位。

奉勸各位,碰到時,不要讓他們輕易溜走。因為他們可能是你人生中的救星,不管是家常瑣事,還是生命攸關的存亡大事。

星期一, 8月 21, 2006

招生緊急會議

8月7日,秘書室突然發函各系所,通知系所主管,隔天(8月8日)下午3點,校長要召開招生緊急會議。

看到電子郵件上的開會原因,要求各系報告今年提升學生報到率的作法,我深深體會牟校長對於新生報到率一點都不敢馬虎的態度。

當前的台灣高等教育,正處於激烈競爭的刀口。出生率的節節下降,已經可以預期報到率會逐年不斷地減少。如果這當刻,不小心謹慎,台灣很多高校的科系甚至大學,都會出現學生數不足,甚或嚴重到關門的危機。

依照聯合報8月4日的報導,「老字號」的私校報到率都約9成以上,新設的私校則相對較差,例如佛光大學前年報到率只有5成5,去年報到率好不容易爬到約7成。玄奘大學成立第8年,新生報到率約8成左右。

還好,以世新大學而論,這幾年我們都小有成長,以92學年為例,報到率是93%,93學年報到率是94%,去年我們又上一成,拉到95%。雖然逐年小有增加,但校長一定是抱著不能往下掉的想法,要各系加把勁,再進行衝刺,看能否比去年更好。

當天,校長一個系一個系要求主管報告,提升報到率的作法。聽了近兩個小時,看來各系所摸索出來的辦法,不外下列幾種:

一、將系所網頁充實,讓學生知道系所的理念。透過課程的安排,學生也比較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讀的理想科系。

二、主管的信件:這包括給新生的信及給家長的信。家長關懷的是住宿及安全問題,新生關懷的則又不同,如何透過信件確定學生的志願,也是一種挑戰。

三、說明會:透過北、中、南三區的說明會,讓新生知道系的狀況。而且透過面對面的交流,也會讓學生的親近感增加。

四、打電話:由系所主管打電話,了解就讀意願。更細緻的作法,則是由老師分工打電話。因為新鮮人守護神的推動,現在各系也認為由守護神打電話會是不錯的作法。

其實,當天的建議中,社心系邱天助主任建議,由現在各系單獨舉辦的作法,改由學校統合舉辦北、中、南三區的說明會。我覺得這倒是不錯的建議。

因為,全校性的舉辦,比較能炒熱場子。學校本來就有不少社團,如果能安排他們在場前表演,會讓說明會更熱鬧。再加上傑出校友的心得交流,及各系的畢業成果展,然後再由各系帶開座談。這樣的方式,能掌握學生的需求,也比較能讓學生看到學校的動能。

當天,最具挑戰性的建議,則是有系主任提出;如果老師打了電話,學生仍然猶豫不決,就依序由系主任、院長出面說服。到最後,連院長都無法的時候,就由校長出面打電話。看來,世新的系主任是玩真的了,不將這些學生一網打盡,誓不罷休。

這當然是校長召集當天會議最想得到的效果,代表這個學校大家已把招生當作最重要的事務。話說回來,校長都要打電話,看來校長真是愈來愈不好當了。

星期五, 8月 11, 2006

教師過勞死

民國91年2月21日,聯合報在第二版,出現大大的版面,標題寫著「過勞:交大半月折損三教授」。內容寫著交大教務長沈文仁因肺癌過世,電信工程系教授張柏榮猝逝,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金甘平突然昏迷過世。

這則新聞,在當年引發很大的震憾。一般以為工作很輕鬆、有寒暑假的大學教師,竟然會在半月中,有三個中壯輩的老師如此突然的去世!

其實,從我個人的經驗中,有不少同事也陸續有相同的個案發生。例如幾年前,一位同事,早晨在路上運動時,突然倒地,送醫已無法急救。而認識的一位前系主任,傳說中他某一個週末,忽然間感覺胸悶,就去掛急診。醫生診斷後,要他當天留下來住院觀察。結果第二天早上,就送進開刀房,裝了血管的支架。

而最令我震驚的則是,新聞傳播學院的熊院長,幾年前忽然驚傳血管出了問題,住院裝了支架!我認識他多年,身體一向硬朗,笑聲更是豪爽,這種不預警的消息,最讓我感覺人生的無常。

但一方面,我自己這幾年的親身經驗,又覺得那是必然會不斷發生的事件。

因為我們都已邁入中年,身體累積的問題已經不少。什麼時候會發作,沒有人知道。加上大家忙於教書及研究,輕忽健康檢查的重要,忽然間來一場病,有時就太晚了。

除了定期健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入口的食物。我最近最深刻體會的一句話,就是「病從口入」;中年男子,肚子都已開始微凸。如果對吃的食物,不知節制,後續效應會不預期地爆發出來。

觀光系的陳主任,每次都開玩笑,他愛吃蝦兵蟹將,結果是蝦兵蟹將開始找他報仇,讓他的血脂肪過高,現在必須天天服用藥物進行控制。可是因為習癖已成,看到螃蟹都還是要大吃一頓,偶爾免不了會勸他一下,他倒很豁達,每一次都說:回去吃個藥就好。

他這種精神,我從王曉波老師身上也看到。王老師也是愛吃美食,每一次碰到好吃的食物,也是必定先大快朵頤一頓再說。問題是他已有痛風症狀,每每朋友勸他忌口時,他也是回答:回去吃個藥就好!

李筱峰教授又是另一個例子。他的痛風照理是不能吃花生,但看他對油炒花生愛不釋手的樣子,就知道回去只好吃藥控制了。每一次,看到她太太皺著眉在搖頭,一方面看他樂在其中的樣子,就了解習慣一旦養成,無論如何是很難改變的。

其實,中年時的體重及食物控制,是最好的健康良藥。吃少一點,吃健康一點,身體自然不會胖。身體不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自然能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如果不想忌口,另外一個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每天運動。可惜,對中年人而言,這又是最難達到的;常見的理由,往往都是太忙。

寫這一些,只是希望與同樣在大學教師的同僚互勉。忙於教書及研究之際,仍然不要忘了身體的健康。多運動,總是錯不了。如果不愛運動,那最好是注意吃下去的東西了。只有如此保持,我們的教書生涯,才不會在人生的某一天,突然變成黑色的。

星期六, 8月 05, 2006

指標控制的身軀

這幾年,雖然非常反對教育部以各種指標來評鑑高等教育機構,但我的身軀,卻不斷地受著體檢指標的操控。

話說4、5年前,因為一時暈眩,開始追蹤原因。除了看耳鼻喉科,更因為懷疑是不是血管的問題,照了頸部超音波。到最後,暈眩倒不是問題,吃了幾帖耳鼻喉科醫生給的藥就治好了,比較讓我傷腦筋的,反而是因為超音波,照出血管有15%以內的阻塞。剛開始時,醫生說這屬輕微,不用擔心。但可怕的是,第二年追蹤時,卻增加到25%至45%的程度。

看到這樣的發展,任誰都會大吃一驚。我也因此,刻意開始改變飲食,所有會提高膽固醇的食物,一概在排斥之林。每天並強迫自己走路運動,早上由公館走堤外便道到學校,下班時原路走回家。為了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我更開始使用橄欖油、食用黑橄欖,及大量攝取豆類、菇類及紫菜等降膽固醇的食物。

這一下,果然產生了作用。隔一年,我的血管阻塞恢復到15%以下。近幾年,我一直以如此的飲食習慣,將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維持在這樣的水準,也保持血管的問題沒有再度惡化。

但問題是,幾年的檢查結果中,有一項指標卻屢次都在危險邊緣,那就是尿酸。有一度高達8.2,這當然離痛風發作的9.0還有些間距,但超過8.0其實已是危險值,代表痛風隨時會發生。

痛風雖然不會致命,但聽李筱峰的老婆,講起筱峰兄痛風發作時,連吹到一點風都會承受不了的情形,我想想都會害怕。

也因此,我又開始另一場與尿酸的作戰。首先,醫生給了我一份食物的普林含量表,要我自己調整食物的吸收。這份資料將食物分成三級;第一級最安全,包括大部份的蔬菜、海蔘及海蜇皮。第二級還算安全,一般的魚及豆製品屬於此類。第三級則是危險區,包括黃豆、黃豆芽、豆槳、蘆筍、紫菜及不少的魚類。

為了控制,我不敢碰任何豆類,連豆花都不敢吃了。用來取代鮮奶的豆槳,更是碰都不碰。而以前喜歡用來煮麵的紫菜,也不敢再用,只能放在冰箱,變成紫菜乾了。

幾個月的控制,上週的驗血報告出來,終於出現好消息,指數降到7.6!這代表我的努力有了不錯的成果。更且,我的總膽固醇只有147,三酸甘油脂更只有76,一切看來完美之極!

可是另一個一直不見起色的,卻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半年前是25,這一次的驗血,雖小有提升,也只有28,離安全的35真是有點遠。

人體內有二種很重要的脂蛋白,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一種是高密度脂蛋白。前者必須要低,後者必須要高,才不會造成血栓,引發中風。尤其高密度脂蛋白,職司將脂肪輸送到肝臟代謝的功能。高密度脂蛋白如果過低,代表血液容易產生粥狀化,中風隨時會發生。

當然醫生也提及,我的低密度脂蛋白111,加上高密度脂蛋白28,二者合起來只有139,以這樣的數據,高密度脂蛋白自然不可能高。言下之意,以我的總膽固醇來說,我還算安全啦!

話說回來,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總是一種威脅,我仍必須努力提高。對我來說,這又將是另一場奮戰的開始。我又必須開始改變飲食,拉抬高密度脂蛋白了。

然而,最令我進退兩難的,卻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食物,包括紅酒、豆槳、豆芽等食物,偏偏又與尿酸的增加有絕對的正相關。

各位,你們說,碰到這樣的指標,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