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7, 2005

經典讀書會

上週二,陳冠華寄了一份電子郵件給我,信中告知我,「週六的讀書會,將有兩位新夥伴會來旁聽。一位是交大傳播所畢業,周蒨教授的學生,已工作多年。另一位是政大法科所的學生,在此先向老師報備一下囉!」

冠華是我在淡江大學兼課的研究生,拿到碩士後,先去當兵。幾年前,我召集他的研究所同學開始讀書,他放假時一有空,有時會到明目書社的樓下,跟我們插個花,讀一、兩次書。退伍後,他就加入我們的《真理與方法》讀書會。當他的同學們一找到工作,來得稀稀落落,甚或就此消失的時候,他倒是難能可貴,除非有特殊原因,都會參加。

這兩個新夥伴一定是冠華的關係,才知道我們的讀書會。想一想,這個讀書會讀高達瑪的《真理與方法》已邁入第二年,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外來者,之前也有來旁聽者,但旋踵間又消失。希望這兩個新來者可以讀久一點,至少陪我們讀完它。

這一本書,兩年前起意向教育部科技顧問室申請經典研讀的補助計劃,申請案最後通過,並得到一年 10 萬的補助。但萬萬沒想到的倒是,委員的審查意見指出「研讀的經典難度頗高,參與成員有非相關領域之專家,建議重擬進度,改成兩年計畫,做更仔細的研讀」。

這樣的建議,我們當然樂於接受。說實在地,這些學生也是第一次研讀如此難以撕咬的經典,讀太快,他們很可能會被嚇跑。於是,我們將預定一年讀完的計劃,改為兩年隔週讀一次;我們讀書的地點,轉戰台大附近各地,IS Coffee、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的教室、明目書社都曾見我們的蹤影。最近,我們落腳漢國策府,已許久沒有再異動了。

這個讀書會,原來有十幾個成員,包括師大、淡江及世新幾個學校的師生;邁入第二年,畢業的學生找到工作後,也許壓力沉重,有幾個就慢慢不再出現。目前讀書會成員,還固定會出現的,剩下不到 十個。對那些不再出現的同學,我並不怪他們,當初願意加入讀書會,已經令我刮目相看了。現在工作難找,有口飯吃比較重要。與我在世新大學博士班的經典導讀課比起來,教育部的讀書會真的讀得很慢。世新大學的經典導讀課,因為有時間(一個學期 18 週)的壓力,一個學期就將《真理與方法》讀完。博士生還是博士生,他們掌握文本的能力畢竟比較強,這也是能快速讀完的主因。
  

其實,世新的讀書會,選課的學生只有世新傳研所及政治大學資管所的博士生各一位,陪讀的老師卻有三位,加上旁聽的學生,一班將近有十位成員。這個研讀班,可能真的讀出興趣了,這個學期我們轉讀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而且,大家更約好,下學期將開始研讀胡塞爾的著作。一年半探索三個現象學及詮釋學大師的經典作品,確實難得。

我只是不知道,教育部這個讀書會結束後,還有多少人願意留下來繼續?還想讀什麼書?我並沒有問他們,也許時間還早,至少還有半年以上。也許,等那時再問他們吧!如果他們真不想再繼續,我正好也可以休息一陣了。

星期三, 4月 20, 2005

玻璃屋讀書客


幾年前,當圖書館館長時,在圖書館旁邊蓋了一間閱覽室,因為屋頂及週邊是透明的玻璃,所以又叫玻璃屋。

玻璃屋的頂蓬設有自動窗簾,白天太陽出現,陽光轉強時,只要按鈕一按,就會逐一逐一地關起來,看起來很壯觀。

這間玻璃屋從此變成學生的最愛,期中及期末考時更是 24 小時開放。有一段期間,學生還要求每天都能 24 小時開放。其實,我可以體會有部份學生讀書的熱切,尤其法律系的學生,為了司法官及律師的考試,已經將玻璃屋當成家了。看他們一箱一箱的書堆在座椅旁邊,打算長期抗戰的樣子,我深受感動。

然而,當時為了擔心半夜的安全問題,最終並沒有答應。雖然,我試圖與這些建議的學生連絡,想談談如果他們願意組成糾察隊,負責讀書學生的安全,我可以考慮建議學校答應他們的要求。可惜最後沒有搭上線,想法就此打住。

上學期,校務會議開會時,學生代表再度提出全天開放玻璃屋的請求。我起來幫他們講話,指出學生喜愛讀書應該多予鼓勵。而且,號召一些願意晚上工作的工讀生負責玻璃屋的管理,其實並非不可行。會後,校長一定一直將此事放在心上,因為沒多久,玻璃屋果然開始 24 小時開放了。

最近,幾度上課時,我總會順路繞道玻璃屋看看讀書的情況。果然都是高朋滿座,而且愈接近戶外教室的座位,家當擺得愈齊全。

看來這些學生是圖書館玻璃屋的新移民,待在圖書館的時間鐵定比留在家裡的時間長。有幾度,週六上碩士在職專班的課時,我也會去看看玻璃屋的動靜。其中讓我最為動容的是,幾個法律系的學生,竟然將六法全書讀到破舊變形如攤開的大字典!

近幾年,我與博士班學生讀 Scott Lash 的《Critique of Information》讀到脫頁,已自認是了不得的事跡;但與這幾個學生比起來,我真是自嘆不如。更令我佩服的是,他們讀六法全書時,還不斷在上面貼上黃紙條。有一次,我好奇地湊上去問他們貼那多紙條幹什麼?這位學生告訴我,這些都是判例或補註,前輩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貼的紙條,讓六法全書一本變成二本厚的時候,就是他們考上的時候了。

聽了他們的說明,我除了讚嘆還是讚嘆!一本六法全書讀到近於破爛已經不容易,那已近於必須將法條全部記起來,再加上判例及註解的累積,這些學生非有驚人的毅力實在難以達成。

這也是月前,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來校訪問時,我導覽他晃了一趟圖書館後,執意要帶他到玻璃屋,看看台灣法律學子讀書情況的原因。近幾年,新聞媒體老是報導,台灣學生用功程度不如大陸學生,但看看這些學生如此苦讀﹐又當何解﹖

那一天﹐吉林大學的參訪團真的看到翻爛的六法全書﹐還將學生讀書的情況拍照留念。他們的感受如何我無法預知﹐但這些學生的勤奮精神﹐在後現代的社會裡﹐確實已經難得一見了。我私下其實很為學校高興﹐因為這些學生的讀書態度﹐鐵定會影響其他同學讀書的氣氛。這是最近學校提升教學品質﹐一直想達到的目標之一。

星期四, 4月 14, 2005

與行政院秘書長談高教

4月7日那一天,我們進了行政院,與秘書長李應元談論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

會有這一次的安排,其實與最近一批年輕人關心台灣的高教有關。他們打算組成大專教師權益促進會,針對一些議題進行關懷,這其中包括教師的權益、大學評鑑、5年5百億的爭議、高等教育的未來等。因為這些議題,有一些不同學校的教師就如此組合起來,正在商談組織的大計。

但他們忽然間要去行政院,倒是令我大吃一驚。大約7、8年前,我曾在張鼎鍾考試委員的安排下,到行政院見過蕭萬長院長。當時主要是為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吳萬鈞先生一起試圖說服政府,採行一些起死回生的措施;然而,報告後就石沉大海。現在想想,如果政府沒有深切的了解,只因熟識的人安排見到高官,通常是沒有下文居多。

我也是如此告訴這一些年輕人。我告訴他們,見一次高官,很可能會耗損積累的能量,而且不見得有效果。但因為行程已定,他們仍然決定如期赴約。

就因為如此,4月7日那一天早上9點,我們先約在喜來登飯店碰面。10點一到,包括台大教師會長丁一倪、交大教師會長唐麗英、台師大教師會長簡明勇、中正大學的羅世宏及林明傑老師,交大教授也是提出取代5年5百億的TNT-100方案的李威儀老師,還有我,一行人在政大教師會長郭明政教授帶領下,就如此漫步行向行政院。

當天,行政院為了此次的約見,安排了幾個相關部會的官員參加,包括教育部常務次長呂木琳、行政院第六組的參事等等。會議一開始,李應元寒喧幾句後,就由8位代表陸續表達意見。

當天反映的主題,除了少數各校個別的問題,如台大無校內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黃光彩不適任等問題外,大家關注的焦點著重在大學法修正、5年5百億、SSCI/TSSCI、大學評鑑、大學法人化、國科會存廢、大學校長遴選等等。

我當天本來不擬講話,但因為李應元一一點名,我只好就5年5百億及TSSCI的問題進行補充。就前者而論,我告訴李應元,私立學校的部份系所,不論在師資及設備上,不見得比國立學校差,而且各校也以此發展出重點。如果5年5百億只補助兩、三所國立大學,政府置這些系所於何地?更何況如TNT-100所訴求的,一流大學有二流團隊,其他大學卻有一流團隊,二流團隊如果因此享受無盡的資源,這如何能讓私校的一流團隊咽下這口氣?教育部如何杜悠悠之口?

針對TSSCI引起的反彈,我告訴秘書長,美國的SCI及SSCI之所以有參考價值,是因為先將期刊論文後面的引用文獻建置資料庫,再從引用分析中決定收不收錄。其中的關鍵是學者論文的引用記錄,決定期刊要不要進入資料庫。TSSCI原來設置的理想,也是要先建置中文論文的引用資料庫,誰知近10年下來,這個原來設置的目的不見成果,反倒是一批專家學者開會決定那一種期刊該收,那一種不該收,而且更指定一個學門只能進入一種期刊。這樣的作法,完全背離引用分析的理想,因此為什麼圖書館界知情的人會認為期期不可,去年「反思高等教育學術評鑑小組」會想廢掉它的原因。

這次的安排,能發生多大影響並不敢講。至少,讓李應元知道政策制定不能忽略教師的意見,希望他能將我們的建議轉達謝長廷,重新擬定整體的規劃,尤其像5年5百億這麼重要的政策。

但我也覺得此次拜會,因為沒有事前彙整,訴求稍嫌零亂。以高官忙祿的行程,很可能等因奉此,束之高閣。如果能將意見整合,做一個完整的Pow-erpoint檔,讓李應元當下掌握我們關心的重點,交辦教育部,影響將更明顯。

星期三, 4月 06, 2005

圖書館界站起來


雖然是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常務理事,但因為事忙,常常無法開會。趁著上週五春假的時候,我總算抽空參加了理監事聯席會。

當天其實也沒有什麼重要大事,只有兩件事值得提及。其中之一是中國圖書館學會改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英文該如何命名也成為一個議案。會中歸納出幾個名稱,如「Library Association of ROC」、「Library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 Library Association of ROC」、「Taiwan Library Association」等,要當天的與會人員進行選擇。結果是中性的第一個名稱得到最多票,「Taiwan Library Association」則只有一票。看來,大家想改名,卻又有點忌諱。

當天最後一個提案,要大家提供想法,如何要求政府落實圖書館法。這個法案雖然已通過多年,但圖書館事業仍然沒有多大起色;尤其是在國民中小學及鄉鎮圖書館方面,更是一無進展。不只圖書經費捉襟見肘,正式的館員編制也是寥寥可數,鄉鎮圖書館更是地方首長的禁臠,變成補充地方樁腳人事壓力的空缺所在。

當天的代理主席建議找立委在立法院質詢,讓行政單位感受壓力。我則建議,何不利用年會當天,讓所有參加的會員到教育部或行政院抗議,提高訴求的壓力?媒體最喜歡這種抗議活動,一經報導,加上當天立委的質詢,行政院必定會採取必要的動作。

當天講完這些話,我就離開了,也不知道結論如何。但說實在地,我並不期望圖書館界會採取這樣的動作。幾年的觀察下來,圖書館界有些該堅持的訴求,該站出來捍衛的理想,他們都沒有站出來,失去了展現壓力團體的實力。

我常常對著在校外兼課的學生,談及思想自由雖然是圖書館界的理想,但幾年前大陸圖書不能進口時,圖書館界的聲音在那裡?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動作又在那裡?作為一個公共機構,圖書館本來就必須保障所有人閱讀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必須反應在館藏的多元性,不受意識形態操控下的蒐集政策。但幾年來的經驗,讓我看到圖書館員常常是無聲的一群。我其實可以體會,圖書館是官方機構,錢來自官方,所以只好乖乖的,要不然經費沒了,圖書館如何經營?

這也是圖書館界讓我感覺失落的原因。西方公共圖書館起源於中產階級所開展的公共領域,目的是提供一個開放而多元的資訊,讓人民可以自由的論辯,監督執政者。雖然最後產生哈伯馬斯所謂的再封建問題,但這何嘗不是圖書館界可以借此再度發聲的機會。在美國讀書時,就常常接到通知,要同學有空到州議會聯署抗議,目的就是要將聲音發出去,爭取不能被剝奪的思想自由權。

台灣圖書館界似乎對於公共領域的理想並不是很清楚,這種不清楚常常表現在不知自己在為什麼奮鬥?自己的理想是什麼?而且不斷有聲音強調使用者付費的想法。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竟然抬出使用者付費的花招,代表圖書館界真是不了解公共機構的使命是什麼?如果檢索資料庫要收費,大概只有殷實的家庭及產業界能使用圖書館的資料庫了。

公共圖書館設置的歷史裡,提升下層階級是一個不斷揭示的理念,這樣的理念其實奠基於無償使用的理想。以台灣而論,有不少貧窮的孩子買不起書,可能付不起檢索費,如果圖書館還要收費,要置這些小孩於何地?要斷送多少弱勢家庭的未來?

台灣的圖書館界確實該靜下來,思考思考自己該有的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