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3, 2007

國家圖書館事件

過完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召開了一次緊急理監事會議,討論國家圖書館館長換人的事件。

這起換人的事件,教育部很巧妙地安排在舊曆年前,報紙的消息登得小小的,多半人又興高彩烈準備過年,因此並沒有引發多大的關注。

對於圖書館界來說,這可是一件大事。因為國家圖書館職司輔導台灣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如果找來一位圖書館事業並不熟稔的官員當館長,自然會衝擊這個專業的未來。

原館長莊芳榮,因為是圖書館界出身,在專業經驗上受到大家的肯定,幾年來,為圖書館界做了不少事,現在無預警地被換下來,當然會讓這個專業非常地敏感。

圖書館學會會如此敏感,主要也是因為前次的館長遴選,非常慎重。不僅公開徵求人才,更組成遴選委員會進行口試,最後才定案。而這一次,則是匆促中,就將莊館長換下來,連徵詢圖書館界的動作都沒有,圖書館學會當然會覺得非常不受尊重。

這也是當天開會時,大家義憤填膺的原因。以前至少會尊重學術界,但現在說換就換,也不看看這樣的舉動是不是會產生韋伯所說的「不意圖後果」!

當天,大家討論到最後,其中有個建議,希望有人投書報紙的民意論壇,表達抗議之意。因為我常常幹這種事,會議中就責成由我執筆。當天我並沒有拒絕,但一再說明,發生於過年前的事件,過年後希望媒體登這種失去時效的投書,機會並不大。除非,圖書館學會願意開一個大陣仗的記者會,重新炒熱議題,或許還有機會。

投書的事,經過幾天的思索及醞釀,我以電子郵件告知理事長,寫東西要有情境,這起事件已時過境遷,對我來說,驅策我進行書寫的動力相當微弱,因此不得不向她致歉,無法達成學會的願望。

就一個旁觀者來看,這整件事情徹徹底底反映行政部門粗糙及霸道的舉措。國家圖書館館長在國外是甚受器重的工作,若非聲望極高者,不可能會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僅遴選有名的學者或圖書館專家,更必須由總統提名,經國會通過才算。1975至1987年的館長Daniel Joseph Boorstin,是耶魯大學的博士,更是牛津大學的Rhodes Scholar,也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另一位1987年當上國會圖書館館長的James H. Billington,則是以其對美國圖書館事業的卓越貢獻,而被任命為國會圖書館館長。

此次換人,我們看到的是政黨濫用名器、隨便酬庸的任事風格。如此草率、不尊重學術界的作風,實是不足為訓。不過一方面,我也深深為圖書館界的無力悲哀,多半身為公務人員的圖書館員,碰到這樣的事件,想要發聲,恐怕都會有所顧忌。

春秋戰國時期,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吞木炭瘖啞自己的故事,沒想到在台灣的圖書館界以另一個場景出現。真是哀哉!

更正:3月2日發佈的〈農村野言〉第5段「他一甲地整年稻子的收穫大約10萬斤」,應為1萬斤。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等了很久總算有人為大家的不滿發聲,真是太好了!!
為什麼只要當"官"的一個念頭,就全面打翻圖書館界同道的付出與努力。

匿名 提到...

我認為沒什麼好義憤填膺的,倒應該仔細想想,前任真的做了什麼讓大家拍手叫好的豐功偉業嗎?平常對國圖的抱怨、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怎麼這回都不見了?「在專業經驗上受到大家肯定」、「為圖書館界做了不少事」是肺腑之言,還是鄉愿之論?
更應該自省的是,我們領域裡有哪位真的勝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職務?據理力爭也該有籌碼,否則人家要徵詢我們時,我們卻拿不出漂亮的人選名單,豈不自取其辱?
杜正勝部長自己是優秀的學者,難道他真的不懂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什麼都扯到政黨就大可不必了!

匿名 提到...

由這個事件得知在臺灣地區圖書館是不受政府重視的機構,圖資界一直在強調圖書資訊是一門專業性的學科及服務,在我看來,充其量只能是「老王買瓜,自買自誇」,政府官員或社會民眾普遍觀感卻不是這樣。

國家圖書館是圖資界的指標,館長一職是重要的名器,政府必須選擇適當的人選,但查前幾任館長,也有非圖資專業背景的人當館長,其作為受到圖資界的肯定,不是嗎?誠如第1位意見回應者所言:我們領域裡有哪位真的勝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個職務?據理力爭也該有籌碼,否則人家要徵詢我們時,我們卻拿不出漂亮的人選名單,豈不自取其辱?若圖資人不能反求諸己,而一味批評政府的舉措粗糙和霸道舵,實非圖資界之福,應朝健全圖書館體制方向努力,另外,建議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以學會組織專業立場,利用各種與場所,嚴正表達學會意見,並建言國圖館長人選甄選機制等,以昭公信,並杜悠悠眾生之口。

匿名 提到...

社會觀感會對圖書館界不重視,是誰造成的?難道圖資人不努力嗎?圖資人的努力贏得過"經費"兩個字嗎?!要做事,就要錢!這是現實的問題,不要自命清高以為光靠圖資人努力就可以變成專業服務!什麼叫做自賣自誇啊,拜託!!政府不重視,經費年年少,又能怎樣?圖資人當然要努力要做出成果來讓政府民間重視,但這只是唱高調,很難!
是啊,前任館長或許沒有做了什麼讓人拍手叫好的大事,但在年前轍換教育部下數名館長,這樣還要說跟政黨無關的話,那也大可不必了!

lydia 提到...

各位先進:
我以為現代人較古人聰明,但無古人智慧
先人作任何事總是思考久遠的未來
表面上看起來挺笨的,
但夠內行就能了解這是大智若愚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多麼深奧的中國哲理呢?

幾百年前我的祖先由大陸來到台灣安居
但我以為人不能忘本
(不可以因為國民黨在教科書內丑化大陸政權就對可以忘記自己的本源)

就像我從不覺得:
中國人應該為滿清政權的失敗而祟尚西洋文化
也不覺得先前因中國的落後台灣的進步
而應該將自己窄化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中華文化的深奧連身為我等受其薰陶的人都無法理解,是人類的悲哀

後謂"後起之秀"
去看一下西門町和忠孝東路你就會明白
滿清所以失敗,是要造就21世紀的新中國呀
這就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原理
在古藉劉伯溫的預言中早有明載
是信而有徵的

在圖書館內任職10多年了
圖書館館長除了先進所言的該有特點外
更該具備多一些的文化底蘊

畢竟..
我實在看不懂
如馬總統般品格少缺點的政治人物們,
總是辦一些創造金氏世界紀錄的皮面的活動(如世界最大的蛋糕...)會對人類產生什麼樣的無用之用效益呢?
圖書館館長們的更迭丟失優良傳統
是不明白楚莊王的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三年不飛,一飛衝天
的領導者大智慧
領導者在不內行時,
太力求改革,對織織均是不利的

有時認真的館長實際上的得分
比不上不作事的館長
因為多作多錯是件可怕且影響深遠的事

或許我們智慧都沒古人的深遠
因為無用就是大用
所以不必爭論你我誰是誰非
而應該打開心靈的眼睛去明白
原來...這世界不缺少美景
而是缺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