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31, 2006

大學生不念書

3月8日,國科會發佈台灣師大講座教授彭森明的研究報告,調查發現,大一男生近60%、女生50%;大三男生50%、女生33%平均每天念書都不到一小時。這樣的消息,引發記者的興趣,聯合報的記者因而打電話問我的意見,訪問結果在3月9日的新聞中刊出。

沒想到,當天教育部次長室秘書打電話給我,告知我次長想請我到教育部開個會,談一談如何提振大學生讀書風氣及學習的議題。

3月10日下午5時30分,幾個公私立大學的教務長及學務長,在教育部2樓的會議室碰面,吃完便當後便開始當天的議題。當天第一個發言的教務長,認為網路的泛濫是禍首,因此建議往後住校生,必須規定晚上一定時間後,切掉所有網路連線,以這個方法讓他們轉向書本。

這樣的想法獲得一定的認同,當然如何執行是個問題。對於這樣的建議,我並沒有發言。因為我覺得將不念書歸罪網路,有點見樹不見林。而且,沒有住在學校的學生,可能要求屋主及家長同樣執行如此的禁令嗎?

我隨後發言指出,上網不見得代表只是玩電動、或整個晚上網路聊天。如果晚上鎖掉網路,萬一學生要趕報告、找資料怎麼辦?

我隨後將焦點鎖定在,我們所面對的學生,與前此世代已經有所不同。我們從小到大,抱著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讀書是唯一的價值所在,也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但現在的年輕人,並不認為將書讀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他們的日常生活有太多的活動要填滿,留在教室等候老師傳遞知識,並非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切。價值觀的改變,讓他們的求學意願及態度大不如前,這恐怕是他們每天花在準備課業的時間,愈來愈少的主因。

為了提升大學生的求學意願及態度,我也分享了世新大學「新鮮人守護神」的經驗。我告訴當天的與會者,世新大學推出這個制度就是想改變大一新鮮人「由你玩四年」的錯誤想像,希望讓學生自大一即對大學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只要大一形塑得好,二、三及四年級自然比較好帶。

次長看來頗為認同這樣的想法,他也提出其實可以在低年級就開始採取小班的制度,到了高年級縱然變成大班也比較無礙。因為透過小班的教導,讓學生將基本知識學好,接下來的幾年,他會比較知道要走那個方向。

這樣的想法,回到學校後,經過與牟校長商量,牟校長也覺得意見很好,並同意在新鮮人守護神的基礎上,將「We Care」的精神延伸到低年級的核心基礎課上。透過共同教學大綱的制定,及尋找熱誠老師的帶領,將這個制度落實在大學部低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

其實,當天我提出一個當時我沒有答案的問題:那就是大學老師所碰到的瓶頸,在於不敢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更令人惋惜的,反而是現在的大學教師,慢慢在調降自己的教學要求。

那一天,次長針對我的問題,好奇地問為什麼?我一時無法回答,但我也在問自己:民國79年自美國回台時,我當時就以嚴格操練學生有名,但十幾年下來,為什麼我也將鋒利的大刀收藏起來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標準?

開完會後,幾天的思索,我慢慢終於找到了答案。其實,現在的老師碰到的是一批對學問興趣不高的學生,硬是以成績要脅,一樣無助於事。如果只有一、兩個沒興趣那還好,如果多半學生如此,作為一個老師,所顯現出來的無力感,就是將要求調降了。

另外一方面,這樣的學生當然也是無法承受壓力的一群,如果老師太過嚴格,學生的一般反應,當然就是不選這些老師的課。而且,這樣的想法會傳承,學弟妹會從學長姐得到這樣的訊息,一旦這樣的判斷成形,隔年,這樣嚴格的老師,最可能的情況就是,很多課鐵定開不出來!如此的循環一旦出現,老師不調降標準才怪?

但這到底是國家之福或是禍,聰明人是不用太費腦力,就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的。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十分贊同作者的看法,切斷網路是不妥的。
看"書"的時間減少是否等同"閱讀"時間減少呢?
也許閱讀的方式與結構已改變,吸收資訊知識的來源也不只限於書本,換個角度分析,這些大學生獲取資訊的時間也許不減反增。
當然是否是學識或功課上的資訊就不見得了:)

匿名 提到...

只要大一形塑得好,二、三及四年級自然比較好帶。

可悲的是,大學生,還需要被*帶*

當然更可憐的是面對一群「對學問毫無熱忱」的學生的老師。

Hiroro 提到...

這邊看到一則相關的文章:
http://taiwan.chtsai.org/2005/11/22/gaishan_jiaoxue_pinzhi/

我覺得所謂的“帶”,應該是指「引起學生對於做學問的興味」。

匿名 提到...

現在的大學生並不比以前笨,但是價值觀明顯不同。

以前的社會保守,讀好書(其實應該說「把自己份內的學問做好」)即使不能賺大錢,至少可以獲得一點尊重;但在現今的社會裡,有時候會鑽的人、有本事的人往往是以傳統觀念來說「不學無術」的人,把書讀好的人也不一定能受到尊敬、反而可能是「傻瓜」的代名詞。

對於這年頭以實用價值為尊的學生而言,「做好學問=?」恐怕是要引起他們學習興趣之前得先解答的問題。

匿名 提到...

「大人」們都已經很習慣於責備學生的價值觀如何又如何地今不如古,然後很「滿意」也很「滿足」於這種答案,再然後則是藉此逃避自我反省的責任與必要。

難道說學生的價值觀變了,老師們、大人們的價值觀就亙古彌新?又有多少老師還能堅守「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價值?各位敬愛的老師們:請問您念茲在茲的是您的寶貝學生能多學一點?還是您的著作目錄清單可再長一點?當我們悲嘆學生們「對學問毫無熱忱」,請問:我們當前的社會狀態,如何「回饋」對學問充滿熱忱的老師或學生?若是對學問充滿熱忱可以換來足夠的正面回饋,何患大人小孩不會欣然嚮往?

問題是:我們正身處於一個上上下下充滿偽善的社會,請捫心自問:學問、學問,有三小路用?上至朝野鬥爭、下至權商勾結,豺狼橫行吃肉,街犬流浪吃屎,在在示範了只有權力、厚黑才是「真理」、才是終極之道,我們還虛偽地要求學生對學問懷抱熱忱,不怕自己的鼻子越變越長?就連媒體記者、教育部高官自己都不讀書了,哪來的臉皮怪我們的孩子?

本文的起點來自一篇對大學生閱讀情形的調查報告,而我幻想的是一篇對大學老師教學研究情形的調查報告……我自己也是大專教師,對那樣的報告一點都不期待,因為我不相信有人「敢」老實公布那種自曝其短的事實。

我寫這些文字的目的不在批評、針對任何人,毋寧是表達一種對現象深沉的無力與挫敗感。一切都變了:不只是學生的價值觀變了,老師們、大人們的價值觀何嘗不然?當我們無法關掉家理的電視機、無法阻止無知的官僚、惡狠的政客和貪婪的奸商,就別指望明天會更好。承認吧各位:我們都是共犯!

匿名 提到...

> 承認吧各位:我們都是共犯!

我同意您說的現象,但我不同意最後一句話。

也許您身為師長看到的不同,但我(和許多其他人)有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價值、願意天天進修求進步、看不起投機煽情的政客或媒體、也希望老師能和學生一起進步。

也許您的四周有很多共犯,但請別把您的無奈和失望投射在每個人身上;我或許不能影響別人,但我也不是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