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8, 2003

外國百科全書陸續扣關,以台灣為視角的百科全書在那裡?

幾週前,媒體報導「大英百科全書」選擇遠流公司為策略聯盟夥伴,2年內將發行大英百科全書全文線上版、中英對照光碟版,及「簡明版」的紙本書。

看到這樣的消息,一方面為莘莘學子高興,因為作為「百科全書之王」的大英百科全書,確實有其不能忽視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看到國外的百科全書陸續扣關,而我們自己的百科全書卻日漸凋零,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百科全書不只是一個國家知識力的表徵,更是國力的表現。主要的原因乃是編纂的過程,除了耗費時間及龐大經費外,最重要是必須有各門各科的學者專家參與。如果一個國家的學者專家在學科分布上不足,在編撰上自然會有缺口,這展現的正是國家知識力的薄弱。

另外,歐美的百科全書,內容還是常常比較以強調本國文化為主,別的國家的條目雖也包括,但不過是蜻蜓點水。這其中反映的正是西方文化的主導性,及第三世界文化的邊陲化。

這也是不少國家為何積極鼓勵編撰強調本國文化、反映國家特色的百科全書的原因。中國大陸即是一個例子。大陸早在1978年,就由國務院召集千萬學科專家,編撰屬於中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共74卷,條目77,895條,共12,568萬字。內容涵蓋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66個學科領域,目前更已發行光碟版及網路版。

回首台灣,除了民國71年環華出版公司耗時5年,出版國人自編的「環華百科全書」外,其他都是不足表徵實力的青少年版。而「環華百科全書」更已趨老舊,並早已絕版。

看看先進國家在百科全書編撰展現出的知識實力,政府實應挑起責任,舉全國之力,及時編撰一套能反映國家特色、展現本國文化、提供台灣民眾自我教育及學生查詢使用的百科全書。這樣的工作,其實國立編譯館應該挑起重責,與有意的出版商共同努力達成,並定期進行補編的工作。


不思此圖,再過數十年,國立編譯館可能還是端不出什麼好牛肉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