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11, 2006

教師過勞死

民國91年2月21日,聯合報在第二版,出現大大的版面,標題寫著「過勞:交大半月折損三教授」。內容寫著交大教務長沈文仁因肺癌過世,電信工程系教授張柏榮猝逝,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金甘平突然昏迷過世。

這則新聞,在當年引發很大的震憾。一般以為工作很輕鬆、有寒暑假的大學教師,竟然會在半月中,有三個中壯輩的老師如此突然的去世!

其實,從我個人的經驗中,有不少同事也陸續有相同的個案發生。例如幾年前,一位同事,早晨在路上運動時,突然倒地,送醫已無法急救。而認識的一位前系主任,傳說中他某一個週末,忽然間感覺胸悶,就去掛急診。醫生診斷後,要他當天留下來住院觀察。結果第二天早上,就送進開刀房,裝了血管的支架。

而最令我震驚的則是,新聞傳播學院的熊院長,幾年前忽然驚傳血管出了問題,住院裝了支架!我認識他多年,身體一向硬朗,笑聲更是豪爽,這種不預警的消息,最讓我感覺人生的無常。

但一方面,我自己這幾年的親身經驗,又覺得那是必然會不斷發生的事件。

因為我們都已邁入中年,身體累積的問題已經不少。什麼時候會發作,沒有人知道。加上大家忙於教書及研究,輕忽健康檢查的重要,忽然間來一場病,有時就太晚了。

除了定期健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入口的食物。我最近最深刻體會的一句話,就是「病從口入」;中年男子,肚子都已開始微凸。如果對吃的食物,不知節制,後續效應會不預期地爆發出來。

觀光系的陳主任,每次都開玩笑,他愛吃蝦兵蟹將,結果是蝦兵蟹將開始找他報仇,讓他的血脂肪過高,現在必須天天服用藥物進行控制。可是因為習癖已成,看到螃蟹都還是要大吃一頓,偶爾免不了會勸他一下,他倒很豁達,每一次都說:回去吃個藥就好。

他這種精神,我從王曉波老師身上也看到。王老師也是愛吃美食,每一次碰到好吃的食物,也是必定先大快朵頤一頓再說。問題是他已有痛風症狀,每每朋友勸他忌口時,他也是回答:回去吃個藥就好!

李筱峰教授又是另一個例子。他的痛風照理是不能吃花生,但看他對油炒花生愛不釋手的樣子,就知道回去只好吃藥控制了。每一次,看到她太太皺著眉在搖頭,一方面看他樂在其中的樣子,就了解習慣一旦養成,無論如何是很難改變的。

其實,中年時的體重及食物控制,是最好的健康良藥。吃少一點,吃健康一點,身體自然不會胖。身體不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自然能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如果不想忌口,另外一個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每天運動。可惜,對中年人而言,這又是最難達到的;常見的理由,往往都是太忙。

寫這一些,只是希望與同樣在大學教師的同僚互勉。忙於教書及研究之際,仍然不要忘了身體的健康。多運動,總是錯不了。如果不愛運動,那最好是注意吃下去的東西了。只有如此保持,我們的教書生涯,才不會在人生的某一天,突然變成黑色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