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0, 2005

六祖壇經讀書會

本來已經決定停止一切讀書會,好好休息一陣子。但最後,我還是起意帶這一批學生讀一讀六祖壇經。

我想我是帶著補償的心裡,帶他們讀這一本禪宗的經典的。回國以來,我一向執著於研究的崇高性,更帶著實證主義的傲氣在學術界縱橫。學術的唯一性,讓我看不見其他生活世界的面向。更何況,信仰這種事情,常常被批為迷信,那是失去主體性的人才會掉入的漩渦,我多年來就是這種台語所謂「鐵齒」的一群。

曾幾何時,周遭的變遷,讓我深深體會,世間事有些並非科學知識所能解釋,生死這種事情更非科學二字所能撫慰。最近潛心讀詮釋學,才深切體會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大大不同。而不經生離死別,更不知宗教力量的巨大。也因為這種體會,我覺得必須以自己痛苦的經歷所得,幫助學生提早面對,至少不應讓他們只是單面向的知識人。這也是我帶他們讀六祖壇經的主要原因。

這本禪宗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我讀過的次數不知已經凡幾。以前常常盤腿一坐,順便翻閱起六祖壇經,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心情也逐漸趨於寧靜。不多久,打坐會在不自覺中,進入寂寂不動的狀態。那是心神融入經文後的境界,一種不可思議的狀態。

也因為看過的次數繁多,裡面的句子常會自然跳出,接受我的吟詠。例如行由品中描述,五祖為惠能半夜解說金剛經,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因而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對著五祖說出如下的心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幾句話,是其中我最喜歡的字句,常常讓我深思良久。

其實,壇經中讓我深刻體會的地方真是不少。以前,總以為禪就是要學會打坐,不會打坐就進不了禪修的境界。但惠能在定慧品中,點出這種想法的不是,提及「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眛。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在坐禪品中他更直接打破這種迷思,直指著重外形的不可取,重新定義禪定的概念,他指出「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為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另一個讓我不斷沉思良久的,厥為行由品中,惠能降服陳思明的一句話:「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懂的人,可以從這句話中,直透禪宗的精髓。不懂的人,可能只有恍忽略過。

上週日下午3時,我們這個讀書會,已在漢國冊府正式啟動。參加者林林總總十餘位,多半是這幾年一齊讀書,來自世新、淡江及師大的同一批學生。本來當天我要王立業導讀,但臨場時,我改由每個人輪留朗讀一段,十幾個人就如此將行由品讀完。

那天下午,我們針對裡面深刻的句子大家說出自己的心得與體會。看起來,這一批學生都破除畏懼經典的第一關,而且有些似乎已有深刻體驗。我直覺這個讀書會應該會成功,我也衷心期望,曾經帶他們走入知識世界的這個我,能再度帶領他們邁向妙智慧的境界。

也許,他們老時才會感受我帶他們走入宗教經典的苦心,但這已不是我所介意的。佛教說這是因緣,我也覺得果真如是。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校長師兄好!

看來我們緣份頗深喔,這次與您的網誌相遇,不是因為太極拳,而是我最近的體悟與功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沒想到我在google的關鍵字【何期自性】會成就我們再一次的相遇之鑰,謝謝你讓我把這段尚未記熟的文字重新看了一次,寄與您深切地祝福。

末學 禹仲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