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19, 2007

大學入學門檻

牟校長出國訪問,我再度代表他參加大學招生聯合會的大會。

我參加這個會大約有兩、三次,之前偶有討論,但一般而言,都很平順地開完。

最近的一次大會,卻異樣地擦出了火花。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其中一個議案,涉及幾個月前,18分進大學的紛爭所引發的。

18分可以進大學,讓媒體及立法院撻伐教育部,大學的品質為何變成如此低落?這個事件,引發社會熱烈的討論,當事的學校也起來答辯,認為他們以有教無類的態度來教學,雖然只有18分,但學生應該也有權進大學就讀。

這件事情,就這樣由教育部交由招生聯合會進行討論,最後落入我也是一份子的教務長工作小組研議。為了能面對媒體及立法委員的壓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建議制定入學考試底標,以杜絕18分進大學的事情再度發生。

這一次招生聯合會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要討論到底要不要維持原有的作法,還是因應社會的壓力,要求以底標和作為最低的錄取標準。

這個議案一提出,果然引發不斷的砲火。當事的學校一再提出質疑,學校剛設立沒多久,沒有經過競爭,就要宣佈出局,老師怎麼辦?而且,縱然學生進來程度不好,但經過悉心教育,表現如果不差,如何能就此斷送學生的前途?拒絕有心辦學的學校的努力?

其實,爭論點在於,研究大學站在制高點,希望能透過這樣的門檻,將大學的品質提升。但從落在後面的學校來看,生存危機已經是迫在眉睫,這些學校何必再落井下石?

吊詭的是,起來發言的大學校長,原來都在頂尖國立大學服務,角色互異後,都深覺這樣的門檻,太過針對性,完全沒有思考造成如此情境的時空背景。這也是為什麼其中一個校長反將一軍,建議國立學校應該訂定最低錄取標準,讓達不到這些標準的學生,轉而選擇他校,讓私立學校有一較長短的機會。

這個案子,最後以懸殊的比例被否決。看在眼裡,我確實感覺非常暢快。開會多次以來,首次看見自主的聲音出現,希望這是逐步破除權力控制的開始。

事實上,這個案子如果通過,有幾個學校明年必定會出現關門的壓力。我算一算,其中一個學校,如果以底標和作為最低門檻真正實施,共有14個科系會出現招生嚴重不足的狀況,有一所學校有12個系會出問題,兩所學校則是10個科系也會出現招生不足的現象。以一個新設不久的學校來說,這鐵定是超過一半的科系會有危機,如果是這樣,真是危險已極。

當天還有若干提案,包括大學博覽會要不要續辦等,但與設定入學門檻的爭議性比起來,就不足為道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