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妙雲集》,在書架躺了好幾年,我最近終於開始讓它動起來。
這一套書,是台大哲學系的釋恆清老師送給我的禮物。當年,恆清老師起意建立台灣佛學資料庫,以一己之力,獨力募款,所有的設備及人力,就在她小小的辦公室開始運作起來。那時,我當圖書資訊學系系主任,抱著為佛教奉獻的心,盡量抽空幫忙。其實我能幫的都是一些雜事,例如向圖書館商借書目資料庫的光碟,幫忙蒐集資料。真正建立資料庫的大事,都由中華佛研所的杜正民老師進行。
這個資料庫,最後終於完成,恆清老師覺得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自己不願再度介入,於是將佛學資料庫捐出,並由台大及中華佛研所共同接手,繼續維護。恆清老師一定是看在我小小的苦勞份上,知道我不接受錢財,就買了一套《妙雲集》,要當時的小幫手林蘊如,親自送到溫州街給我。
這一套書,從此就安靜地躺在客廳。我偶爾會稍加翻閱,但一下子又放回去,總是無法一口氣讀下去。雖然我知道,這一套書讓我所崇敬的李元松居士,深入佛教的世界。有幾次,我想學他,好好將它看完,但一看到長長一整套的樣子,總讓我不知如何著手。
最近,我終於下定決心,拿起第一冊「般若經講記」,從頭開始閱讀。這一起頭,竟然就順暢地持續下去,很快地將這一冊的金剛經註解看完。趁勢之下,我很快讀完第二冊「寶積經講記」,現在我已快看完第三冊「勝鬘經講記」。
閱讀《妙雲集》的經驗,讓我不得不驚訝,有時一心之轉,可讓原來認為不可能之事,一下子變成可能。《妙雲集》一套20幾冊,我總覺得微妙甚深,因此有一層心裡的障礙,不敢跨出第一步。沒想到,真正下定決心時,才發覺並沒有自己所想像的困難,反而打破層層的糾葛,邁入印順導師的世界。
看了前三冊,我也才稍稍了解,印順被稱為「導師」,不是沒有緣由的。除了年輕時為人講經,博得這個名號外,他並無意於著書立說,自創一家之言,而只是透過不斷地闡釋,想引導學者,走入佛教及經藏的世界。
就這一點來說,印順導師無疑是成功的。縱觀《妙雲集》及他所寫的專書,如《空之探就》、《印度佛教思想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及《中國禪宗史」,他確實讓佛教開展出不一樣的面向。佛教的神秘世界,在他的筆下逐漸地被剝開,至少對我來說,他讓我看到如實的佛教。我現在期望能盡快看完《妙雲集》,藉此看能否深入其他的經藏。
我有時不免驚訝,人生的不同階段,展現出的閱讀經歷竟然如此不同。閱讀確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以前一直無法走進的書,時間一到,自然水到渠成。最近幾年閱讀《真理與方法》、《存在與時間》及《純粹理性批判》的經驗,深深驗證這樣的感覺。
我唯一的遺憾,只是覺得自己走得太慢了。如果年輕時就能有這種經驗及境界,現在的收獲應該不只如此。當前也只能以此與年輕人自勉:不要再遲疑,拿起想看的書,即時走進去吧!經典有時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