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讀書會終於在上週三如期開張!
葉啟政老師到世新,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想讓他在退休前,將他畢生的功力,多多提攜世新的年青老師及學生。
這也是他來學校一學期後,我與他商量,請他開辦讀書會的原因。他倒也大方地答應,而且開出了3頁的書單,主題圍繞著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洋洋灑灑二十幾位西方學者的學術作品。
我將這份書單,以電子郵件傳給學校的專兼任老師,徵詢參加的意願。回響大出意料之外,有興趣的師生超過20幾位。
上學期末,我召集這些有興趣的老師及博士班學生,先與葉老師互相認識,並談一談讀書會進行的方式。那一天,葉老師最後敲定了7位法國思想家的9本書及其他零星的文章,作為這個學期的開始。
這份書單,包括涂爾幹(Emile Durkheim)的《宗教的基本形式》(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毛斯(M. Mauss)的《禮物: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列斐夫爾(Henri Lefebvre)的《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卡斯托雷帝司(C. Castoriadias)的《The Imaginary Institution of Society》,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The Accursed Share》第1至3章,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景觀社會》(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及《Comments o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謝爾杜(de M. Certeau)的《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還有巴塔耶、蓋洛(Roger Caillois)與雷里斯(Michel Leiris)3個人單篇的文章。
2月20日,日常生活讀書會正式開鑼!第一次,葉老師以驚奇作為開端,為我們這個學期的閱讀做了一個引言,並提示我們,以神聖性及互動(或互惠)作為貫穿這幾本書的核心概念。聽葉老師一路道來,還真驚訝於他掌握隱藏於文字後端的核心概念的能力。這樣的功力沒有多少人能及!但也只有這樣的功夫,才能讓我們一探西方世界,某些暗流的深刻影響性。
這幾本書,我拿到後,從上學期末開始,就加緊努力,試圖盡快地多看幾本,以免開學後,一忙起來就沒空翻閱了。
這也是我2月1日至2日,在百齡高中參加學測監考時,先試讀涂爾幹的《宗教的基本形式》及毛斯的《禮物》的主因。回南部過年,接著苦讀卡斯托雷帝司的書,回到台北更將列斐夫爾的《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看完,並進入巴塔耶的異想世界。
翻閱這些書,有痛苦也有快樂。痛苦的是,有些書真是難懂,例如卡斯托雷帝司的書就不容易進入;雖然勉強看完,但掌握的並不多,寄望春假能再讀一次。快樂的是,有些書幾年前早已買了中譯本,都沒有翻閱,這一次利用難得的機會,倒是痛快地看完。
其實,看這些書,我是以一種驚嚇的經驗渡過的;那種一邊閱讀,一邊彷彿不斷在拆解50年被建構起來的思想大廈的經驗,確實很難為外人道也!尤其是巴塔耶,想要進入他的世界,必須有著接受被詛咒的驚奇世界的準備。
但看這些書,有時也會讓人有著飽足感的想像;太久沒有看過這樣具挑戰性的書了,每天的閱讀,都好像在面對全新的奇觀世界。50之年,能夠全力投入讓自己愉悅的閱讀日子,的確是不虛此生;我只能如此沾沾自喜地掩藏內心的震顫感。
也因此,我非常希望,有興趣的讀書人,隨時歡迎加入這個充滿驚奇的讀書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