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7, 2007

葉啟政到世新

我必須將葉啟政老師到世新任教的經過寫下來。 兩年前,聽說葉老師要從台大退休,當時我們就起心動念要挖他。為了掌握他的意向,Lucie特別約他在溫州公園旁的皇城滇緬料理吃飯,當天晚上由我作陪。

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葉老師說他還沒有考慮到他校的打算,但他答應,如果情況有變,世新會是他第一優先考慮的對象。

後來我們就沒有再聯絡,但我偶而會在堤外便道碰到他。我通常打完太極拳,會走過公館,橫過汀州路,穿越寶藏巖,走堤外便道去學校。葉老師則是從景美住家,走堤外便道,穿越寶藏巖去台大的研究室。我們就這樣,偶而會在寶藏巖出汀州路的地方碰到,有時在堤外便道碰到。

今年2月27日,黃厚銘從倫敦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偷偷告訴我,葉老師的態度有所改變,信中並寫著: 葉老師這幾年仍研究、出版不輟。我個人認為,以葉老師現在還很旺盛的學術生產力、以及他思想上的發展性,沒有繼續執教鞭的話,其實反而是學生們的損失。我也很希望葉老師所開啟的有關本土化的思想,還可以有更多人接棒、加以延伸。

這封信……純粹是我做為一個從碩士班階段起就深受他影響與受到他照顧的學生,私下想為他、為台灣社會學的發展做的絲毫努力。我一直覺得葉老師所開啟的路數應該要有更大的影響力,而我也相信,世新大學也會受惠於這件事情的。

接到這封信,我大為興奮,匆匆告訴牟校長這個消息,校長答應,如果葉老師能來,他竭誠的歡迎。他叮嚀我,在堤外便道碰到葉老師時,請鄭重地向葉老師表達他的誠摯邀請。

幾天後,在堤外便道碰到葉老師時,我表達了牟校長的想法。葉老師坦白告訴我,他確實想法有些改變,但因為有幾個學校找他,他都尚未決定,他要我等他一個禮拜,他會主動通知我。

一週後,葉老師果然打電話來確認,答應到世新專任。一接到他的電話,我即刻面報校長,牟校長本來想請葉老師吃個飯,但葉老師客氣地推掉,說家就在附近,由他到學校找校長,將事情談清楚就可。

這一碰面,大事就此底定。但因為葉老師仍有必要的手續必須完成,因此我們都不敢聲張,只能默默地進行所有聘任的過程。 8月,葉老師的研究室一切就緒,他也將必要的書籍全部運抵管院大樓,在蘇碩斌及幾位研究生的幫忙下,他已全部安頓完畢。我也順勢將我的研究室,搬到他的旁邊;有空,可以找他聊聊天,也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

對於個人,我把這整個事件當成一種奇遇。自讀研究所開始,葉老師就是我非常佩服的學者。尤其當年,他在報紙上發表的言論,更讓我們常有茅塞頓開的感受。我曾有機會在國科會與他同事過,但他並不認識我。回國後,斷斷續續仍在看他的文章,尤其他談知識份子的論點,對我造成相當的影響。

我在世新任教這幾年,他曾數次來做過演講。但對我最深化的影響,卻是他對「均質人」與「離散人」的論述。回國多年,從量化走向質化,知道量化研究有其問題,但要深入到量化思維後面的東西,我卻一無想像。葉老師這一篇文章,讓我打通不少前此的障礙,並呼應了布迪厄反思社會學的理念。

這一篇文章與他的「進出結構與行動之間」,從此變成博士班「社會科學的哲學」的必讀文章。從我自己的體會中,葉老師已開始走入一條研究反思的歷程,這若非功夫深者是無法達到的。舉世滔滔執著於「方法主義」的時代,葉老師的暮鼓晨鐘,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遠見,但愈能體會他的寂寞與孤獨。

我與校長已談好,讓葉老師少授鐘點,但條件是每週撥出時間帶領世新的老師讀書,葉老師也認可這樣的安排。因此,我正企圖組織一群年輕的教師,預備下學期開始,讓葉老師將畢生的功力,好好培育這一批年青人。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退休"人士? 那還真的有心教學嗎?

匿名 提到...

ouch! 如此說來:
"匿名"人士?那可還真的有心發問嗎?
社會上少一些人澆冷水會更祥和‧
您有本事教學,為何不是延覽您?

匿名 提到...

嗯...
應該是有很多“有心”的退休人士,
是希望在教育這一片領域上,
發揮一下他們的長才!
所以啊---
希望在這裡為這些默默付出的“退休”人士,
加油!
加油囉!
再加油囉!

廖凱老師 提到...

請問賴校長:

有沒有可能去旁聽葉教授的課,或旁聽妳們的讀書會呢?^^


師大社會教育博士生 廖凱弘敬上

匿名 提到...

我一定要匿名
不然給知道是誰就不好意思了
這是個好老師
世新能請到他是福氣
在學術上的堅持 以及嚴守分際
相信都是典範
不過 別太操葉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