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週前,在買水果的攤位上,一位媽媽問賣水果的老闆,如何挑香瓜?老闆的回應,直到目前,我忘都忘不了。他說:「我賣了20幾年學來的經驗,妳期望我講幾句就學得會?」
旨哉斯言!默會的技藝知識,通常要很長的時間累積,才能精通。不要小看挑水果這種小學問,沒有經驗,就是挑不到又香又好吃的水果。
我只知道,鳳梨要好吃,用指頭敲打的聲音必須很紮實,這樣的鳳梨才會甜。如果敲起來砰砰有聲,那就鐵定不好。這幾個月,我用此方式,慢慢挑對了鳳梨,享受了不少美味。
但也是幾個禮拜前,老闆告訴我,挑金鑽鳳梨,就不能用這樣的標準。他說,金鑽鳳梨經過改良,哪一顆都一樣,重要的是當天必須吃完。這一回答,打破了我挑鳳梨千篇一律的手法。
不久前,老闆也教會我如何挑芭樂。我一向認為白霧外表的芭樂最好吃,但老闆告訴我,好吃的芭樂,不要挑外表圓滑的,而應該是表層佈滿凸狀顆粒的果實才好。這樣的芭樂加上白霧顏色,那就是頂尖的美味。
挑香瓜,一般人傳承的經驗,都是拿起來聞一聞,如果聞到香味,就認定這是會香的香瓜。另一種方法,則是看瓜蒂有沒有生出像肚躋一般的圓框。那一天,老闆回答那位婦女的當時,我就在旁邊,雖然他說了「我賣了20幾年學來的經驗,妳期望我講幾句就學得會?」我還是問了他,那到底要怎麼挑才好?
老闆的回答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聞所未聞。他說:「你用手摸一摸,香瓜外表如果感覺油油的,那就是會香的香瓜!」那個早上,我果真就用自己的雙手,逐一體會香瓜表皮的油性感覺。利用老闆教的技巧,我最近著實挑對了不少美味十足的香瓜。
其實,技藝好不好,除了挑水果,也會反映在食品的製作上。我常常以機器饅頭與手工饅頭,在學生面前形容技藝的細緻性。機器饅頭一向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口感,永遠都是鬆垮垮的,沒有任何咬勁。手工饅頭正好相反,不只紮實感十足,那種愈嚼愈具味道的咬勁,真是令人無法忘懷。
溫州街上,原來就有這麼一家饅頭店。老闆一早開門,8、9點就賣光光。我不只喜歡他的山東大饅頭,也喜歡老闆做的韭菜包子,一邊吃包子,一邊看報紙的記憶,常常讓我不時回味。
但幾年前,這一家店面收起來了。收攤後,老闆剛開始做資源回收,後來斷斷續續賦閒什麼都不做。幾次碰到他,我總會問他,何時重做饅頭?
老闆的回答,令人無法相信,但又不得不接受。他說做饅頭太辛苦,半夜起床揉麵糰,做饅頭到蒸好,在在都很費力氣。他說自己已經太老,加上氣管不好,只好忍痛割愛!
聽到這些,我只能感傷以對。雖然懷念他的手藝,但看他瘦弱的身子,加上又沒有傳人,看來真的難以勉強。
但一方面,我總會覺得惋惜。人類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技能,因為找不到傳承的後代,就如此一一地中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