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07, 2007

這樣的國際化!

那天,在學校的山洞口,圍斤看到我,興奮地拿出一份通知書給我看,要我分享她的喜悅。

我一看,竟然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錄取通知!我很驚奇地向她恭賀,並告訴她,這是很不容易的殊榮,因為台大社會學研究所並不好考,以世新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她能被錄取,確實是非常值得驕傲。

圍斤是本校口傳系的學生,來自馬來西亞。我會認識她,是因為去年校長帶學生到美國姐妹校參訪時,她是隨訪的學生之一。在篩選時,本來僑生只有一個名額,但因為她的成績太好了,校長答應另加名額,讓她得以出國。

那一次出國,幾位師長都大大肯定兩位僑生的表現。她們不只個性成熟,而且團隊精神夠,不逾時、不落隊,更不會瞎拼。事後與她談話,才知她也沒有瞎拼的本錢。她告訴我,父親原來在馬來西亞經營企業非常成功,但前幾年,父親的企業出現狀況,現在只能賣拜拜的物品維生,家中生活非常艱苦。她一切開銷,都必須靠自己賺錢維持,那還有錢瞎拼!

雖然需要打工維生,厲害的是她的成績,每年都是90分以上。這也是她能雀屏中選,隨團參訪,更也是她能推甄上台大研究所的主因吧!

其實,當天她的錄取通知上面,有一行字令我最無法釋懷;我看到圍斤被錄取,是以外籍生的名義。當然,我知道以圍斤的能力,到台大讀書一定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不是因為最近教育部調整外籍生的定義,她一定考不進台大的。

一想到這個,我就覺得異常悲哀。想當年,圍斤原來馬來西亞的學校,一般大學都看不起。教務主任每年都必須來台灣,磋商各校願意提供的名額。沒想到,教育部一將僑生改名為外籍生,現在圍斤的母校,儼然變成台灣各大學熱烈爭取的焦點,一夕間,身家百倍。

對於這種現象,我除了嘆息還是嘆息!一個國家,只是為了美化外籍生的數字,將僑生重新歸類,自以為目標已然達到。這有點像最近為了衝論文數量,鼓勵學者投稿國外,卻沒想到,學者為了拿到獎勵,投的卻都是邊緣的期刊,量是提高了,質卻不見得。

而且,何謂國際化?多幾篇外文發表的論文,就認為國際化了嗎?多幾個僑生變身的外籍生,就是國際化了嗎?還是多幾個通過英檢的學生,就代表國際化已達到了?

這會讓我想起當年在美國讀書時,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國際化,不只反映在來自全世界各國的學生來源,師資亦復如是。另外,學科包羅萬象,世界各國的文化,多半有其對應的科系存在。這更反應在圖書館的館藏上,我常常留連在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中文等等語言的館藏面前,讚歎著美國的文化多元性。

美國能夠如此,台灣為何不行?如果不回到本源解決問題,只是調一調變數,自認為達到自訂的目標,沒有多少有識之士,會認可這樣的作法的。

沒有留言: